论坛 > 同心创业 > 【转发】经济危机来了,回家种地去?别做梦了!
【转发】经济危机来了,回家种地去?别做梦了!
小温子I6z86
发帖人:小温子I6z86
发表时间:2017-03-04 17:44:23

 发表于 2015-11-26 15:13:11 

2015-11-25 张慧鹏 破土工作室    在经济危机来临时,如何解决大批因工厂倒闭而失业的农民工的就业,留在农村的一块土地似乎成了国家应对这一问题的“救命稻草”。但是返乡种地真的可行吗?随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全面商品化,土地上的收入根本无法负担农民的开支。此外,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化导致小农手中的土地逐渐转移到大资本手中,彻底让农民工无产阶级化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再提让农民工返乡种地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

每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,人们就会越发想到农村里的那一块土地。2008年的时候如此,现在也是如此。
农村是劳动力的蓄水池,农村是现代化的稳定器,进城失败的农民,可以退回到农村去,至少农村还有一块土地,养活自己不成问题,不至于沦落成为流民,不至于引起大的社会动荡。这个道理被无数人重复,已经成了颠扑不灭的真理。
在过去三十多年,农村的那一块土地,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是中国农民工体制的基础。有了那一小块儿土地,农民工就不是彻底的无产阶级,就可以忍受更低的工资——既然工资收入养活不了全家人,还有那块儿土地来补充。而更早的时候,农民工心理上把种地作为主业,打工作为兼业,打工的工资当作额外的收入。这是工人的逻辑,也是老板的逻辑,也是国家的逻辑。这套逻辑维持了三十多年。
“大不了回家种地去”,这句很随意的话,蕴涵的威力实在太大了。它的威力不在于现实中农民确实可以回家种地,而是在心里面认为自己可以回家种地。客观现实已经并不重要,单的是这种主观想法,就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。内心里有了这样一种想法,农民工在城市里什么待遇都可以忍受,什么权利都可以不计较。从客观效果上来讲,这种想法跟宗教一样,是“人民的鸦片”。
事实上,很多农民工根本就没有具体考虑过何时回家种地,种什么地,怎么种地的事情,他们只是把回家种地作为留给自己的一个退路,一个心理上的安慰而已。有了这个退路,他们心理上就会感觉踏实一些,哪怕明知道是自己骗自己。新生代农民工根本没有种地的经验,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去种地,他们的内心就更迷茫。
那么,从客观现实性来看,在今天的中国,农民工还能回家种地吗?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,我们是时候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。
有人说可以。至少老一代农民工都有务农经验,在城市里干到六十岁,没地方要了,回家拿起锄头就可以种地,自给自足不成问题。身体条件好的,流转亲友的土地,种上二三十亩粮食作物,也不是很大负担。老年农民工回家种地,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,减轻子女的负担,还可以替子女照顾下一代。精耕细作的老人农业,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率很高,还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。年轻人外出打工,老年人回家种地,这种代际分工基础上的半工半农模式至少可以继续再维持二十年,中国建立在农民工体制上的国际竞争优势也可以继续维持下去。等到时候中国发达了,农民工都能在城市获得体面的工作,农民工体制自然也就寿终正寝了。但是,在美好的明天到来之前,我们需要继续忍耐。
然而,连农民工自己也都认识到,回家种地的想法并不靠谱。这里我们不说新生代农民工,因为我们讨论的是能不能的问题,而他们连回去的意愿都没有。就说目前在城市一线工作的第一代农民工,四五十岁或五六十岁,子女也都长大成人了,也都到城市打工了,自己在城市里也没有什么竞争力了,是不是可以回到农村,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?
我们知道,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,这种自给自足性,既体现在生活上,也体现在生产上。传统农业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,除了土地之外,其他生产资料,例如肥料、种子等等,都是非商品化的,这样,农民就控制了整个生产环节,尽量用劳动替代资本投入。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也不需要到市场上进行销售,避免了商人的盘剥。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,封建剥削又很沉重,农民辛勤劳动,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就勉强混个温饱,农民的生活极为简朴,就地取材,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在生活上自给自足。这种自给自足的低水平的生产和再生产,简单而脆弱,抵抗不了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,很容易被摧毁,同时也正是因为简单,摧毁之后也很容易重建。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就这么低水平地周而复始地循环,“使农民陷入永远的贫困”。
而今天,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,即便想回到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,也已经不可能了。1980年代初,农村率先启动市场化改革,时至今日,农民的生活已经高度商品化了,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需要大量的货币支出,教育、医疗费用也并不比城市人低。正是生存的压力迫使农民外出打工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农民工的收入也相应提高了,但农村货币支出的压力增长更快。农村的消费主义文化非常盛行,婚丧嫁娶的支出与日俱增,房子车子已经成为很多农村年轻人结婚的必备条件。村里盖的房子还不行,至少也要在县城有一套商品房。一个农民工在外打工20年,省吃俭用,所有的积蓄加起来,还不够给儿子娶媳妇。儿子结婚之后,光靠小两口打工的收入,日子也会过得很艰难。
那么,农民的那块儿土地,能够帮上多大的忙?今天的农业生产已经高度资本化了,种一亩地,需要投入大量的农药、化肥,而农资的价格突飞猛涨,不断挤压农民的利润空间;农民要请农机专业户帮忙旋耕土地、播种、收割,也都需要支付很大一笔服务费。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。那么,农产品销售的价格呢?加入WTO后,我国农产品关税降至全世界最低水平,国外的玉米、大豆大量进口,严重冲击国内市场,国内粮食价格受到打压。今年,中国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,这可能会造成农民收入损失千亿元。以前,种植粮食作物,利润低,但比较稳定,市场风险小,现在种植粮食作物已经出现亏本的情况。
那么,发展劳动密集型的“新农业”,种植经济作物,能不能提高农民收入呢?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产值高,貌似是一个机会。但是,种植经济作物前期需要很大的固定资本投入,包括建设温室大棚等等,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农药、化肥等流动资本。过于密集化的种植,违背自然生态规律,导致的自然风险很大,而一旦出现重大疫情,有可能血本无归。在销售环节,农民无法直接对接城市消费者,只能通过中间商,而中间商凭借市场地位打压农产品价格,农民增产不增收已经成为常态。
过去十来年,中国农村加速分化。农业龙头企业、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兴起,凭借资金、技术、市场等优势攻城略地,抢占优质资源。国家的农业政策是扶大不扶小,扶强不扶弱。分散的小农户面对高度资本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没有平等竞争的基础。小农户虽然形式上保持了独立自主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,但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,都依赖于各种各样的资本主体。小农所能承担的,只是资本不愿意进入的生产环节,而这一环节投入大、风险高、利润低。这样的小农,实际上是在为资本打工。
近年来,国家调整农业政策,推动土地流转。截至2015年,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3.8亿亩,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8.8%,比2008年底提高20个百分点。资本直接介入生产环节,农民最后一点生产资料都没有了,就彻底无产阶级化了。
想起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几句话,“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,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;这种小生产正在不可抑制地灭亡和衰落。”“靠自力耕种为生的小农既非牢靠地占有自己的小块土地,也不自由。他自己以及他的房屋、他的院子、他的少量田地,都属于高利贷者,他的生存比无产者的生存更无保障,无产者至少有时还能获得一天安逸日子,而受尽折磨的债务奴隶却永远没有这样的事。”

别再拿农民工的那一亩三分地说事了。别再幻想着经济危机来了就把农民工送回老家去种地。

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




我要回复
您还未登陆! | 登录 | 注册
最新帖子
BCF章程(2021)
BCF章程 - 2021
[创业微课程] 桂启成系列-7 那些未曾改变的事情
[创业微课程] 桂启成系列-6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
[创业微课程] 桂启成系列-5 移动代理门店
[创业微课程] 桂启成系列-4 多元化经营的尝试
[创业微课程] 桂启成系列-3 互联网带来的冲击
[创业微课程] 桂启成系列-2 辗转光华长安大厦
[创业微课程] 桂启成系列-1 多面手的养成
王章林学习德鲁克《新的世界观》体会
热门帖子
推荐帖子
田润浓(二)-I期学员学习小结
田润浓(一)-I期学员学习小结